Search


造成 Chinglish (中式英文) 的原因 (etiology) 之一:
  • Share this:


造成 Chinglish (中式英文) 的原因 (etiology) 之一:

對於母語為中文的我們來說,雖說使用英中字典可以幫助我們對字的大略意思的記憶 [腦力有另外一個中文意象讓腦子做mapping, 此為母語為英文的人沒有的優勢--研究associative learning的權威認知心理學者們指出),但此優勢卻為造成 "中式英文" 的最大原因之一。因為在使用英中字典時,學生容易過度仰賴 "單一" (discrete) 意思去記憶字義。

例如,problem 和 issue 若皆被 "問題",則不意外學生會如此寫:

to SOLVE the above-mentioned ISSUE, (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)

但沒有注意到的是: solve 雖會接 problem, 確很少接 issue
英美國人習慣用 deal with / resolve / settle / tackle an issue
未解決的問題=unresolved issue

其實仔細想想,雖然很多人常用(極不鼓勵)反覆複述的學習方法 "transient 暫時的 transient 暫時的 transient 暫時的" 背單字,但對於用詞塊 (chunks) 學習的方法我想大家其實都有經驗。例如,跟"conclusion" 常連用的有 "arrive at" "come to" "reach" 等---(很大的原因是學習者在腦子找不到 "下" 結論的 "下" 英文要用什麼,因此會去查閱)

若能維持如此使用 "詞塊" 學習的方法,不久英文便能突飛猛進,口說寫作都更順暢,(部分) 脫離中式英文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☆ 創勝文教共同創辦人 ☆ 哥倫比亞大學應用語言學碩士 ; 主修: 第二語言習得, 英語教學、認知心理學 ☆ 專長:成人英語、企業英語內訓、留學考試、師資培訓、留學代辦
View all posts